Oracle Linux 3 / 4 : openssl (ELSA-2010-0163)

medium Nessus Plugin ID 68017

概要

遠端 Oracle Linux 主機缺少一個或多個安全性更新。

說明

來自 Red Hat 安全性公告 2010:0163:

現已提供適用於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 和 4 的更新版 openssl 套件,以修正數個安全性問題。

Red Hat 安全性回應團隊已將此更新評等為具有中等安全性影響。可針對每個弱點從〈參照〉一節的 CVE 連結中取得常見弱點評分系統 (CVSS) 的基本分數,其中包含有關嚴重性評等的詳細資訊。

OpenSSL 不但是實作「安全通訊端層」(SSL v2/v3) 和「傳輸層安全性」(TLS v1) 通訊協定的工具組,還是一套完整的通用密碼編譯程式庫。

在傳輸層安全性/安全通訊端層 (Transport Layer Security/Secure Sockets Layer, TLS/SSL) 通訊協定處理工作階段重新交涉的方式中發現一個瑕疵。攔截式攻擊者可利用此瑕疵將任意純文字前置至用戶端工作階段 (例如,HTTPS 連線至網站)。如此可強制伺服器處理攻擊者的要求 (偽裝成受害者的認證身分完成驗證)。此更新透過 RFC 5746 中所定義的 TLS 重新交涉指示延伸 (Renegotiation Indication Extension) 模組來解決該瑕疵。
(CVE-2009-3555)

如需關於 CVE-2009-3555 瑕疵的其他詳細資訊,請參閱下列知識庫文章:
http://kbase.redhat.com/faq/docs/DOC-20491

Dan Kaminsky 發現即使不再視 MD2 為密碼編譯的強式演算法,瀏覽器仍可接受具有 MD2 雜湊簽章的憑證。這可讓攻擊者更容易建立受瀏覽器信任的惡意憑證。OpenSSL 現預設停用簽章內的 MD2 演算法。(CVE-2009-2409)

在 OpenSSL 之 ASN1_STRING_print_ex() 函式中處理 BMPString 和 UniversalString ASN1 字串類型時,發現輸入驗證瑕疵。攻擊者可利用此瑕疵建立特製的 X.509 憑證,進而可導致使用受影響函式的應用程式在列印憑證內容時損毀。(CVE-2009-0590)

注意:受影響的函式很少被用到。例如,並沒有隨附於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的應用程式呼叫此函式。

所有 OpenSSL 使用者皆應升級至這些更新版套件,其中包含可解決這些問題的反向移植修補程式。若要使更新生效,連結到 OpenSSL 程式庫的所有服務都必須重新啟動或讓系統重新開機。

解決方案

更新受影響的 openssl 套件。

另請參閱

https://oss.oracle.com/pipermail/el-errata/2010-March/001407.html

https://oss.oracle.com/pipermail/el-errata/2010-March/001412.html

Plugin 詳細資訊

嚴重性: Medium

ID: 68017

檔案名稱: oraclelinux_ELSA-2010-0163.nasl

版本: 1.13

類型: local

代理程式: unix

已發布: 2013/7/12

已更新: 2021/1/14

支援的感應器: Frictionless Assessment Agent, Nessus Agent, Nessus

風險資訊

VPR

風險因素: Medium

分數: 6.7

CVSS v2

風險因素: Medium

基本分數: 5.8

時間分數: 4.5

媒介: CVSS2#AV:N/AC:M/Au:N/C:N/I:P/A:P

弱點資訊

CPE: p-cpe:/a:oracle:linux:openssl, p-cpe:/a:oracle:linux:openssl-devel, p-cpe:/a:oracle:linux:openssl-perl, cpe:/o:oracle:linux:3, cpe:/o:oracle:linux:4

必要的 KB 項目: Host/local_checks_enabled, Host/OracleLinux, Host/RedHat/release, Host/RedHat/rpm-list

可被惡意程式利用: true

可輕鬆利用: Exploits are available

修補程式發佈日期: 2010/3/26

弱點發布日期: 2009/3/27

參考資訊

CVE: CVE-2009-0590, CVE-2009-2409, CVE-2009-3555

BID: 34256

CWE: 119, 310

RHSA: 2010:0163